2023年,愿你我法律人,坚守住自己的底线
最近两天,凡是写公号的,都在总结一年的工作,祝福和期待大家来年更好。好像不写出点什么,就对不起自己是个写手、自媒体。
有个媒体居然写出了一篇《总有奋不顾身的相信,总有坚韧恒久的勇气》来总结过去,展望未来。什么叫,“奋不顾身的相信”?什么叫,“坚韧恒久的勇气”?身体都没有了,还有啥资本相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不是基本规律,历经挫折,几人还有恒久的勇气?说白了,不过是喊喊口号,说点鸡汤,玩玩文字游戏吧!当然,也有很多已经消失不见的总结文章。
回顾这一年本号的历程,虽然也是笔耕不辍的365天,也有几篇十万加的文章,也是不停的跟踪法律热点事件,写出自己的独立见解,但自感乏善可陈。大多数情况下,也还是就事论事、点到为止罢了。这可能也是很多网友批评言语不够犀利、态度不够坚决的原因吧。
众所周知的三年,大家生活的都不容易。回顾自己的这一年来,居然发现同这三年以来过得如同一日,没有什么变化。早就习惯了定期排队核酸,小心翼翼的进进出出,只是在近期的突然政策变化,让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幸好,家人都有惊无险的度过了第一波阳性。
这也符合常理,当身体健康成了最紧迫的当下需要,其他的都是浮云。这样的感受,相信几乎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不过,既然要过下去,不仅要有身体健康的担忧,更要承受来自工作生活的压力。相信,取舍之间,每个人在自己的位置上,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和见识,每时每刻都在作着自认为最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如今的环境下,即便是最亲密的朋友和亲属,总有几个聊天的话题,属于谈论的禁区。都抱着一个手机,但各自接收的信息渠道不同、常年形成的思维方式不同,在一些话题上,已经形成了水火不容的思维定式,稍有意见不合者,轻则翻脸,重则惹事。
别说对于自媒体文章,就是一些大媒体文章,人们大多也习惯了站在自己立场上、历史思维上、利益考量上,作出自己所谓的是非判断。如此的氛围下,想写出一篇皆大欢喜、让所有人认可观点的文章,是相当困难的。
幸好,本号一贯坚持文出必依公开事实根据,言出必循法律条文的成文风格,你可以不赞成文中的观点,但少有人能揪住文章酿成事端的。至于点击量,也就顺其自然吧,本来就不是奔着成什么意见领袖、舆论导向的目的去的。
说及身在的法律行业,回顾这一年来,感触最深的莫过于法律行业的底线意识。在大环境冲击之下,每个法律从业者个体往往是在放弃着一些原来的追求,作出自己虽然不愿意但却是触及底线的抉择。可能,这就是所谓的压力之一吧
年度总结时,不少律师、律所还在夸耀自己这一年来的业务精进,但一年来,律师凌晨入室盗窃、律师流调的生活轨迹、律师朋友圈发文要转行......更有不时的传来律师英年早逝的消息,都在传递出这个行业三年来受到的疫情冲击。这样的冲击,也体现到了多省律协组织的调研报告里。
与之对应的,“受贿行贿一起查”、税费稽查、多名律师受到虚假诉讼罪刑事追责,也在这一年里,不时的传来,说明对于律师行业的整顿监管的步伐,并没有随着之前结束的教育整顿活动而放松。与前几年不同的是,由律师发起的案件热议,在这一年里,几乎绝迹。也许,在现实的压力之下,大家已经越来越失去了关心同行的热情。
与律师行业同处法律群体的法官、检察官们,还是在围绕自己的考核任务,不时的抱怨着工作加班加点。有人抱怨,考核结果,已经成了司法工作的指挥棒,层层传导之下,原来的年度考核,已经发展成了季度考核、月度考核,甚至是一周一考核。
都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就不会有完全相同的案子。司法改革后,没有等来裁判文书、庭审直播、错案责任追究公开力度的加大,反而是等来了动辄数十种考核指标的加身。司法工作不围绕案件质量,却围绕着机械的考核指标,莫不是有人认为,数据指标能代表司法工作要求的公平正义?
除了亲身参加诉讼之外,裁判文书网、庭审直播网、检察公开网,是社会大众了解现实司法状况的窗口,随着公开力度的降低,内部考核力度的加大,终于在岁末年初,一场场庭审直播时司法人员的表现,震惊了圈内人。不得不令人担忧,考核指挥棒下的“撵兔子”司法结案方式,司法的审判质量如何保证?
如果说,有些律师为了生计、为了更大的业务量,丧失了自己的工作底线,选择了行贿勾兑、虚假诉讼等代理方式,作为司法人员,为了尽快结案、为了指标上达到评先树优的标准,选择了忽略法律程序,放松诉讼标准,甚至不惜牺牲案件司法质量和公平正义追求,算不算另一类失去底线呢?
这一年来,贯穿全年的是,司法人员贪腐案件,不绝于耳。其中,有曾经著作等身的法学教授,也有业界权威的司法高官,更有数不清的曾经掌握着他人生死权益的法官检察官以及他们背后为数更多的行贿律师。要知道,法律人士的贪腐,已经不能用底线来评价,他们是将社会赋予法律行业的重任,沦为了他们个人利益交换的工具,伤害的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信任。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三年疫情,实则也是社会规则的考验,法律规则确立的社会秩序稳定性的考验。尽管在一些方面,法律规则让位给了行政效率,出现了一定的不和谐,但是,绝大多数法律人,还是默默工作在解决纠纷的一线,不管他们是出于生计的需要,还是工作的职责所在。
正是他们的坚持,我们在这一年里,也看到有史以来被羁押最长时间冤案的平反为代表的无罪案例屡屡出现、流浪者因饥饿偷食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地方名吃被恶意维权系列案件被司法叫停......
今天,在微信群里,有网友在谈及收到新年祝福短信的心情时说到,有时候看到那些铺天盖地的祝福,真的有种厌恶的感觉,就像看到网路上那些不切实际的鸡汤一样。
往期文章:奇案:向法院起诉市监局不处理法院“乱收费”,法院...
往期文章:贯彻了“法无授权不可为”,何必全国人大出手制止“天团公诉人”
为方便与网沟通,法律爱好者可添加小编微信号:kelly489112(劳拉)为好友,以组建法萌法律微信群交流。请注明职业,以便分类建群。也欢迎法律网友投稿。本号原创文章,未经许可,禁止其他媒体进行转载,侵权追究法律责任。